卫龙等多品牌辣条抽检不合格 辣条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
8月30日,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卫龙、谢博士、小鹏食品、香铛铛、钟芹辉等多款“辣条”产品被检出不合格。通报信息显示,“卫龙”品牌的亲嘴烧和小面筋均被抽检查出存在违规添加的情况。辣条官方紧急回应:标准不同。辣条市场规模超500亿,辣条抽检不合格问题层出不穷,未来辣条发展趋势是什么?
辣条市场规模超500亿 行业逐步升级转型
调味面制品,俗称“辣条”,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加入水、盐、糖、天然色素等和面,经过挤压机高温挤压,再加油、辣椒、麻椒、防腐剂等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加工而成的。调味面制品主要产区在河南和湖南,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快速。2016年调味面制品行业的年生产总值从2009年的100多亿元增至330亿元,市场销售额从170多亿元增至510亿元。8年间,该行业的生产总值增长230%,销售额增长200%。2018年预计销售额将逼近600亿元。
调味面制品行业逐步升级转型,市场上‘五毛’包装的调味面制品由2010年的81%锐减到2016年的8%,而2—5元产品的市场份额占到了总量的55%,预计未来调味面制品市场销售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调味面制品行业的发展和规范化、规模化效应的体现,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拥有调味面制品食品生产企业从几千家递减至580家。
辣条抽检不合格问题层出不穷
近年来各地辣条生产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菌落总数超标的现象层出不穷。从食品伙伴网的食品抽检信息查询分析系统中查阅得知,近来,辣条抽检不合格主要是微生物指标中菌落总数、霉菌指数超标、质量指标中酸价、过氧化氢值等超标、超范围使用安赛蜜等以及超量使用山梨酸钾及其盐等食品添加剂问题。
2018年5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函“关于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味面制品》等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意见的函”,将辣条归于方便米制品一类,对于辣条中营养成分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做了明确规定。
此次,卫龙辣条抽检不合格,卫龙紧急发布声明,表示卫龙产品完全合法合规。产生分歧的原因是卫龙一直执行现行有效的地方标准。据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味面制品》等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现仍在制订中,在国家标准未正式发布之前,卫龙严格按照河南省地方标准执行。
“这个事情的核心并不是食品安全问题,而是食品安全管理问题,更具体一点,就是标准适用性的问题。”钟凯指出,辣条属于“调味面制品”,归为“方便米面制品”管理。这一点已经在原食药监管总局的复函中明确,而且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调味面制品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了这一归类方式。
而允许用于方便米面制品的食品添加剂基本上都是由方便面企业申报的,因此主要是增稠剂、抗氧化剂、色素、酸度调节剂。仅有的一个允许用于方便米面制品的防腐剂是乳酸链球菌素,但也限定在湿方便面。因此按照国家标准,目前辣条只要用防腐剂就是违规。
钟凯表示,辣条需要用防腐剂,但目前又不让用,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辣条企业去申请扩大防腐剂的使用范围,将方便米面制品纳入进去。
由于辣条在发展早期是创新性产品,在国家标准体系中的定位模糊,相关企业以“没有国家标准”为由,出了一个辣条地方标准(DB41/T 515—2007),其中规定辣条的添加剂可以参照糕点、膨化食品。卫龙辣条就是依据这个地方标准来生产的。
“但实际上,所谓的‘没有国家标准’理由并不充分,尤其是当食药和卫生部门明确了它属于方便米面制品之后。如果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出现矛盾,当然是以强制性的国家标准为准的。所以其添加剂的使用应当按“方便米面制品”的标准来执行,尚未发布的调味面制品国家标准也是这么要求的。”钟凯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