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对猪群的危害 发霉饲料对养殖的危害有哪些
霉菌毒素主要是指黄曲霉毒素,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大并且也最常见。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一种毒素,在外界环境中不易被破坏,一般性的加热煮沸也不能使毒素被分解(B1毒素在加热268℃~269℃时才被分解),这是一种致肝癌物质,黄曲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容易在玉米、花生、稻谷、麦子以及棉籽饼、豆饼、麸皮、米糠中寄生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使一般谷物及其副产品发霉变质,猪仔食用了这些发霉变质的饲料就会中毒,检测霉菌毒素就变得至关重要。
猪牛羊饲料由于含有不同谷物及丰富的营养素,如若贮藏不当,就会非常容易发霉而滋生黄曲霉毒素。例如当玉米含水量为16.2%~24.4%时作常温贮藏,黄曲霉菌是最主要的霉菌。
那么,猪仔食用了发霉后的饲料会有哪些反应呢?
首先,由于黄曲霉毒素是非常容易滋生的,所以大多数饲料中都是或多或少会存在一部分,不过少量的黄曲霉毒素并不会导致严重的中毒,国家对此也有相关的规定,在猪饲料中如果黄曲霉毒素的残留量未超过国家标准,则可以使用,如果经检测发现黄曲霉毒素超标,则应停止使用,如果这个时候还是将超标的饲料喂给猪仔,极容易导致大面积中毒死亡现象。风险非常大,多养殖户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当饲料霉变的时候,千万不要冒险喂给猪仔,当然,对于轻微霉变的饲料还是有办法减少霉菌毒素的含量的,可以查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超标的解决办法》一文。
猪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会引起猪轻微的反应,青年猪比育肥猪和成年猪更敏感。这类饲料给猪吃后,会使猪生产性能下降,猪体新陈代谢发生变化,造成免疫抑制。
猪群集体霉菌毒素中毒后表现的症状有哪些呢?
急性黄疸出血或凝血病,表现生长缓慢,营养不良等慢性征兆以及持续发生轻度传染病、以及肝损伤。临床症状通常是患猪不吃,持续或间歇性发热,全身皮肤有红点,呕吐,咳嗽,气喘关节肿,蹄部坏疽,顽固性拉稀,便秘,脱肛,流产,返情,死胎等。
猪对玉米赤霉烯酮最为敏感(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表现的症状因接触剂量和猪年龄而异)。由于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检测)对猪具有促黄体作用,发情中期的母猪喂饲含过量玉米赤霉烯酮的日粮,可引发休情;长期饲喂引起卵巢萎缩,发情停止或发情周期延长。怀孕母猪可由玉米赤霉烯酮引起阴门开启,外阴部肿胀和乳腺膨大,导致流产和早产;孕早期则可引起畸形胎,孕中后期可引起死胎、弱胎或干尸,弱胎出生后大部分死亡。泌乳母猪可引起泌乳量减少,严重时无奶。摄食玉米赤霉烯酮的母猪所产仔猪出现雌性化症状,表现为外生殖器和子宫肥大。
霉菌毒素中毒具有隐蔽性和微量性。外观毫无发霉迹象的饲料很可能已经被霉菌污染,据报道,在80份外观正常的饲料样品中,霉菌毒素超标的有66份,占82.5%,加上虽未超标但被污染的饲料,饲料被霉菌毒素危害的比例就更大了,外观正常的饲料的霉菌污染率也高得惊人。人们通常认为,饲料稍微有点霉变应该没什么关系,不会引起中毒,从而放松了警惕。其实微量的霉菌毒素就会使猪中毒,下表统计了霉菌毒素的中毒剂量。
毒素名称 | 猪的种类 | 日粮水平 | 临床症状 |
黄曲霉毒素 | 生长-肥育猪 | 100 μg/kg | 没有临床症状,在肝脏中残留。 |
200~400 μg/kg | 生长受阻,饲料利用率低,免疫抑制。 | ||
400~800 μg/kg | 肝显微受损、胆管炎。血清肝酶升高,免疫抑制。 | ||
800~1200 μg/kg | 生长受阻,采食量减少,被毛粗糙,黄疸,低蛋白血症 | ||
1200~2000 μg/kg | 黄疸,凝血病,精神沉郁,厌食,部分动物死亡 | ||
>2000 μg/kg | 急性肝病和凝血病,动物在3-10天内死亡 | ||
母猪 | 500~750 μg/kg | 不影响受孕,分娩正常猪仔,但仔猪因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生长缓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