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假冒清真食品 首份清真食品安全报告发布
11月24日上午,旨在维护和推动清真产业发展的首届中国国际清真产业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新疆、青海、甘肃、北京等地在内的近百家清真食品用品企业参加了论坛,并共同成立了我国首个“清真产业诚信联盟”。
在论坛上,西北民族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发布了我国首份《清真饮食与食品安全研究报告》。《报告》称,我国清真食品业凭借安全、健康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清真产业近年来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但打着清真旗号非法经营的企业也在逐年增多。因此,首个清真产业诚信联盟,将共同抵制“伪清真”。同时号召行业企业之间互相监督,共同促进清真产业健康发展。
该报告由西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所长马明良攥写,并在首届中国国际清真产业论坛上发布。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穆斯林人口达16亿,再加上非穆斯林消费群体,全球清真产品的消费者不少于20亿,清真食品和用品的市场值达2万亿美元。目前,我国清真食品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食品门类,现有传统清真菜肴约5000种,小吃近千种。我国2400多个县市中,近98%的市县都有清真食品、用品生产企业,饮食、副食、食品经营户12多万户,清真产业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但马明良也表示,从总体上看,目前清真食品生产企业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还处于较低的发展层次。食品加工和包装业,无论是规模、效率还是加工精度、自动化程度,与全国食品行业相比差距较大,与国内先进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更是相去甚远。清真食品企业要想大发展,就必然打造经营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让清真食品成为高档食品的象征,通过培育品牌,来发展和壮大中国清真食品产业。
另外,清真产业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加大企业新产品研发费用投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帮助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联盟和技术研发中心,追踪国内外先进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与市场需求相对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蓝军说:“加强清真行业自律,保证健康的清真食品用品,不仅是对清真产业负责,更是对广大消费者的负责。”据了解,目前清真市场的主要经营模式有清真食品用品的生产加工、零售、出口,清真餐馆、清真食品的运输、物流和涉及清真食品用品方面管理、咨询、培训等。目前,全球清真食品及非食品类用品贸易额达2.1万亿美元,而我国只占总额的0.1%,因此,该报告指出我国清真产业企业必须打造自身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对于如何进军国际市场,该报告指出,中国清真食品用品的生产制造标准一定要与国际标准接轨,进行国际清真食品用品认可的Halal认证,同时加快推进代表中国形象的清真食品国家标准,并尽可能地获得国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