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食物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最高?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 (a.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黄曲霉毒素目前已发现20余种。AFT主要污染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均有黄曲霉毒素污染。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严重。家庭自制发酵食品也能检出黄曲霉毒素,尤其是高温高湿地区的粮油及制品种检出率更高。
而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非常强的,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当微量持续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AFT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
所以,当家中的花生、黄豆、玉米等粮食发霉之后,切勿食用,以免发生中毒。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当粮食收割之后,是很容易受潮发霉而产生黄曲霉毒素的,在农业生产中,黄曲霉毒素超标也并不少见,如果全部销毁,对企业也是很大的损失。
当然,科学家们也找到了一些使用它们的合理方式。比如可以与不超标的混合,把总的含量降到比较低。这样的做法不能用于人的食物,但对于禽畜饲料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超标不是很多,也可以喂给成年的猪、牛、鸡等,黄曲霉素很难残留在肉中。此外,酿酒也是一种出路。经过蒸馏,黄曲霉毒素无法进入酒中。只是,剩下的酒糟中含有很多毒素,也就不能用来做饲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