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抓起促进食品生产集中区治理提升
为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宁晋县市场监管局召开了食品生产环节质量提升动员会、行政约谈会等会议,与食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
宁晋县是食品生产大县,也是全省食品生产集中区之一,现有食品生产企业212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230余家。今年以来,宁晋县市场监管局严格按照省政府2019年“双创双服”重点工作安排和省局下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食品生产集中区治理提升工作的通知》(冀市监函[2019]264号)的要求,严格按照河北省食品生产集中区达标要点,着力解决食品生产安全中的突出问题和隐患,提升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保障能力,吹响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抓责任落实提升工作合力
年初媒体报道县域内两家食品生产企业问题后,宁晋县市场监管局立即行动,举一反三,在全县食品生产企业中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并以案为戒,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工作情况,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此,县政府召集有关乡镇政府和部门负责人先后召开多次会议进行研究,出台了《宁晋县食品行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9-2021年)》《宁晋县食品生产行业整治提升实施方案》等文件,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发改、工信、公安、市场监管、自然资源、供电、供水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在2月份和4月份分别召开了“宁晋县食品行业警示教育大会”“宁晋县食品行业整治提升大会”,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了整治提升工作的高潮。
为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宁晋县市场监管局召开了食品生产环节质量提升动员会、行政约谈会等会议,与食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对企业负责人开展食品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标准培训4次,累计达500余人,进一步明确了提升标准,提高了企业自律意识。同时联合乡镇食安办严查无证小作坊,并发动获证企业及知情群众,积极举报无证生产行为,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向市场。
抓标准规范提升管理水平
“严谨的标准”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和前提。整治提升工作开始后,宁晋县市场监管局按照《食品安全法》《河北省食品生产集聚区达标要点》《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结合实际,制定了《宁晋县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提升标准》,并要求所有食品生产企业按照提升标准全面开展整改提升,全面规范集中区生产企业的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统一监管公示。通过治理提升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开工生产,对反复整改不到位的,建议其注销生产手续。截止目前,已注销食品生产许可证和小作坊登记证19张,关停食品生产企业及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21家,有406家食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通过治理提升验收,占企业总数的92%。
为确保进入市场的食品质量安全,要求全县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今年开工生产的第一批产品必须进行全项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销售,并向县局提交检验报告。对生产企业化验员能力不足或化验室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的,鼓励其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做到批批检验,目前已有170多家生产企业与第三方检验机构签订了出厂检验委托协议,确保了产品质量合格率稳步提升。
抓专项整治提升守法意识
在今年的治理提升工作中,宁晋县市场监管局坚决落实省、市局有关要求,结合当前开展的“山寨食品”和“食品药品安全方面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等专项整治活动,强化责任担当,坚持治理关口前移,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开展诚信生产经营活动,牢固筑起企业守法底线。
为进一步保障执法严肃性,确保一把尺子量到底,该局挑选精干力量成立了14个“双随机”执法小组,统一进行培训,并分别由一名局领导带队随机抽查食品生产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决不放过一个问题一处隐患。今年以来,已检查食品生产企业及食品加工小作坊476家次,排查食品安全隐患164个,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89份,取缔黑作坊7个,查封设备19台(套),收缴非法生产食品2272公斤, 立案25起,罚没88万余元。
抓典型引领提升示范效应
为进一步推动治理提升工作,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该局在全县食品生产企业中积极开展典型培育活动,树立了6家生产设备先进、管理水平规范、制度落实严格、产品质量过硬的食品生产企业标杆。4月10日,分别由县政府主管县长和市场监管局主要领导带队组织全县食品生产企业及相关乡镇政府领导270余人现场观摩、实地学习,达到了相互借鉴、共同提升的效果。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观摩会,企业普遍感受到了自身的差距,更加深刻认识到“跟风模仿”“价格战”已经是穷途末路,只有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加快供给侧改革,实现低利润走销量模式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模式转变,以高质量供给带动高质量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整治提升工作开始后,宁晋县已有382家食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累计投入逾1500万元,对生产车间、生产设备、出厂检验、管理制度和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提升改造,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