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食品安全溯源机制 严惩食品安全责任人
网络食品安全将建立生产经营单位信用“红黑名单”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2014年全省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部署十项治理整顿,着力解决目前食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渗透,网络食品交易成为食品安全问题多发领域,今年我省将其纳入食品安全十项专项整治之一加大治理力度。
据了解,今年我省将严厉查处通过互联网销售未经检验进口食品和“三无”、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网络食品交易管理,严格规范网络食品经营者及提供网络食品交易平台服务经营者责任和义务。
同时,深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婴幼儿配方乳粉等乳制品专项整治;肉类专项整治;食用油专项整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儿童食品、学校食堂及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专项整治。
龙江绿设专项资金打造“中华大厨房”
黑龙江省成为“中华大粮仓”离不开国家的帮扶,成为“中华大厨房”同样需要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对此,我省全国政协委员达成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李文志认为,国家应设立绿色食品安全生产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用于安全食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绿色生产资料的研制,人才培训和市场、品牌建设等方面。
何小平建议国家对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产业化生产给予支持,建立起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安全食品生产基地。为“三品一标”的地产资源食品加工产业园区投入资金,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国家在稳定原有补贴政策的前提下,还应制定出台优质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的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和农民生产优质农产品的积极性,向社会提供更多健康和安全食品。”全国政协委员周春玲建议国家加大对已登记并取得寒地黑土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有机食品标志的品牌的扶持力度。此外,委员们提出,国家还应加大对我省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战略安全目标的实现。同时对水资源治理也应给予资金支持,以净化我省农业生态环境。
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将受严管
食药监总局要求各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抓住治本之策,采取最严格的监管措施依法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
一是试点建立食品安全授权制度,推动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首负责任。建立食品安全授权制度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法人负责或者法人书面授权设立质量安全负责人,对产品配方、原辅料入厂、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和放行等实行“全过程”签字负责。同时,制定和完善食品经营主体责任制度,推动经营者建立自身食品安全制度规范,促使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强质量自管自控。
二是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构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实行原辅料采购使用、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出厂销售等“全过程”记录制度。同时,以监督食品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为重点,监督食品经营者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督促食品经营者把好食品的进货关、销售关和退市关。
三是建立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制度,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定责任。我国将大力支持行业制订行规行约,引导行业加强自律,及时反映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诉求,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监督、协调和引导作用。